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子也
舍诸侯则胡越矣如适胡越则新书之文灭胡越而崇
中夏也是以其心切其愤深其词隐而丽其藻伤而雅
余悲生 哀平
之见弃又生不能自明(一作/用)其道呜呼圣
贤之文与道也求知与用苟不在于一时而在于百世
之后者乎其生之 (第 12a 页)
哀平
欤余之悲生欤吾之道也废与
用幸未可知但不知百世之后得其文而存之者复何
人也咸通癸未中南浮至沅湘复沉文 (第 12a 页)
   同前          田 备(总目作/田恪)
对圣人出震博访刍荛大帝登庸询谋师相是以周称
尚父吕望擢自磻溪殷曰得贤傅说求诸版筑莫不舟
梁羽翮鼎实盐梅表区宇之明明成朝廷之济济自隆
周洎乎幽厉朝政在于诸侯炎汉至于 哀平
威权任乎
卿相貂蝉耀彩雄俊遍五侯之门剑履生光宾客满四
豪之第吹竽弹剑犬吠鸡鸣用才各任所能取士不求 (第 6a 页)
是寄命无所诸名王贵人右伊秩訾且
渠当户以下将众(集作/兵)五万稽首来降于是北方晏然
靡有兵革之事直至 哀平
之际边人以安臣窃以此观
匈奴之形察天时之变盛衰存亡之机事可见也然则
匈奴不灭中国未可安卧亦已明矣夫以 (第 8a 页)
奏议讽于词赋传于歌谣由高帝迄于 哀平
王莽之诛
四方之文章盖烂然矣史臣班孟坚修其书拔其尤者
克于简册则二百三十年间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
(第 14b 页)
有荡每等衣裳之会纵使西汉 哀平
之际东洛桓灵之
时下吏淫暴(阙/)必不至此为政之道(唐书/作理)可以一言蔽
(唐书作可以/一言以蔽 (第 5a 页)
而辨有两观之诛
若当春秋之时明禹广之罪作诫来世可胜既乎向者
(谋作/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 哀平
之坏东
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
未易知也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亢
则但 (第 17b 页)
酒酤夫
岂不怀深惟长久之计然而匈奴于是乎孤特远窜羽
檄不行焉始孝武开西域之后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
宣元 哀平
其道不替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
叛与中国隔绝并复从属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光武中兴皆遣使求内属 (第 13a 页)
   喻古之治        卢 硕
轩昊之代君为心兆民为百骸尧舜之代君为目兆民
为物三代之时君为医兆民为疾五伯之治君为工兆
民为材二汉之时君为堤兆民为水夫心治则百骸从

视明则众物露医善诊则疾不弥渐工善度则木无弃
材故委心乃无为轩昊之治自治也(不言而/人化)任目必有
待尧舜之治求治也(敦序九族/平章百姓)医不全则生死危三代
之治存乎仁(各以所/尚救弊)工不审则曲直乖五伯之治资于
(选贤/举能)迨斯已降民为水矣政为堤矣(汉武好攻讨/宣帝任刑名)
之不完水漂邑矣 (哀平/
之后)寝乎曹马乃成坏衰焉(干纪乱/常皆其)
(臣/佐)嚱民不可使为水水而堤之困矣然则轩昊诚尧舜
朋三 (第 10b 页)
民无恒(集无/此字)归德以为归抚则思
虐则忘其思也不可使忘其忘也不可使思当其(集无/此字)
汉道方休 哀平
无政(集作/罪)王莽乃欲凭戚宠造符命胁 (第 9a 页)
   过汉故城
大汉昔未定强秦犹擅场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经

始谋帝座兹焉壮未央规模窥栋宇表里浚城隍群后
崇长乐中朝增建章句陈被兰锜乐府奏芝房翡翠明
珠帐鸳鸯白玉堂清晨宝鼎食閒夜郁金香天马来东
道佳人倾北方何其赫隆盛自谓宝灵长历数有时尽 哀平
嗟不昌冰坚成巨猾火德遂颓纲奥位匪虚校贪
天竟速亡魂神吁社稷豹虎斗岩廊金狄移灞岸铜盘
向洛阳君王无处所 (第 4a 页)
世取资往者侍中贾逵
谪谶互异三十馀事诸言谶者皆不能说至于王莽篡
位汉世大祸八十篇何为不戒则知图谶成于 哀平

际也且河洛六蓺篇录已定后人皮传无所容篡永元
中清河宋景遂以历纪推言水灾而伪称洞视玉版或 (第 10b 页)
  宦官纵恣疏(后汉黄琼/)
臣闻天者务刚其气君者务彊其政是以王者处高自
持不可不安履危任力不可不据夫自持不安则颠任
力不据则危故圣人升高据上则以德义为首涉危蹈

倾则以贤者为力唐尧以德化为冠冕以稷契为筋力
高而益崇动而愈据此先圣所以长守万国保其社稷
者也昔高皇帝应天顺民奋剑而王扫除秦项革命创
制降德流祚至于 哀平
而帝道不纲秕政日乱遂使奸
佞擅朝外戚专恣所冠不以仁义为冕所蹈不以贤佐
为力终致颠蹶灭绝汉祚天维陵弛民 (第 1b 页)
者何也盖在满而不挹位有馀而仁不足也汉兴以后
迄于 哀平
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书曰鉴于有
殷可不慎哉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
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 (第 2a 页)
不与政事至于 哀平
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疏远生于
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亡异而本朝短世
国统三绝是故王莽知汉中外殚微 …… (第 4b 页)
恐议者不思大义设言虚亡则厚德掩息
遴柬布章非所以视化劝后也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
从尤功于是成帝复绍萧何 哀平
之世增修曹参周勃
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纪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
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云
  景武昭宣元成 …… (第 7b 页)
并立郡县主有专已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
借外家 哀平
短祚国嗣三绝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故王
氏之贵轻擅朝廷能窃号位而不根于民是以即真之
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馀 (第 20b 页)
达于奏议讽于辞赋传于歌谣由高帝迄于 哀平
王莽
之诛四方之文章盖烂然矣史臣班孟坚修其书拔其尤
者充于简册则二百三十年间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
范贤 (第 18a 页)
  成帝
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父子昆弟侍帷幄数为臣言成

帝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临朝渊
默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矣博览古今容受
直辞公卿称职奏议可述遭世承平上下和睦然湛于
酒色赵家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于邑建始以来王
氏始执国命 哀平
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
渐矣
  平帝
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褒善显功以自尊盛观其文辞方 …… (第 5a 页)
  眭两夏侯京翼李
幽赞神明通合天人之道者莫著乎易春秋然子贡犹
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
而闻已矣汉兴推阴阳言灾异者孝武时有董仲舒夏

侯始昌昭宣则眭孟夏侯胜元成则京房翼奉刘向谷
哀平
则李寻田终术此其纳说时君著明者也察其
所言仿佛一端假经设谊依托象类或不免乎亿则屡
中仲舒下吏夏侯囚执 …… (第 19a 页)
  王商史丹傅喜
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
将穷贵极富见其位矣未见其人也阳平之王多有材

能好事慕名其势尤盛旷贵最久然至于莽亦以覆国
王商有刚毅节废黜以忧死非其罪也史丹父子相继
高以重厚位至三公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传会善
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及其历房闼入卧内推至诚
犯颜色动寤万乘转移大谋卒成太子安母后之位无
言不雠终获忠贞之报傅喜守节不倾亦蒙后凋之赏 哀平
际会祸福速哉
  何武王嘉师丹 …… (第 20b 页)
  佞幸

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观籍闳邓韩之
徒非一而董贤之宠尤甚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
臣无二矣然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所谓爱之适
足以害之者也汉世衰于元成坏于 哀平
哀平之际国
多衅矣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彊栋干微挠一朝
帝崩奸臣擅命董贤缢死丁传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 (第 23b 页)
  佞幸

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观籍闳邓韩之
徒非一而董贤之宠尤甚父子并为公卿可谓贵重人
臣无二矣然进不由道位过其任莫能有终所谓爱之适
足以害之者也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 哀平
之际国
多衅矣主疾无嗣弄臣为辅鼎足不彊栋干微挠一朝
帝崩奸臣擅命董贤缢死丁传流放辜及母后夺位幽
废咎 (第 23b 页)
专政排摈宗室孤弱公族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
也其言深切多所称引成帝虽悲伤叹息而不能用至
哀平
异姓秉权假周公之事而为田常之乱高拱而
窃天位一朝而臣四海汉宗室王侯解印释绶贡奉社
稷犹惧不得为臣妾或 (第 13a 页)
乃为之符命颂莽恩德岂不哀
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独忠孝于惠文之间而叛逆于
之际也徒以权轻势弱不能有定尔赖光武皇帝挺
不世之姿擒王莽于巳成绍汉嗣于既绝斯岂非宗子 (第 13a 页)
  宋高宗论(刘定之/)
康王前尝为质于金营而宋使姚平仲劫营金疑其非亲
王且尝与较射而连发中的意其将家子因郤还之洎宋
复遣王奉使讲解而为民所遮止因此得脱而遂继宋统
盖天留之也使其在围城中则与诸王并俘以北矣昔者
周汉宗室皆分封于宇内非独资之如泰山磐石得以固
其存不幸而亡矣死灰复然犹得以续其统又不幸而统

绝矣苗裔蔓衍犹得以保其姓周东迁而晋以强宗为霸
主纠合诸侯为周舆卫至于战国而燕韩魏居七雄之三
以祀姬姓之祖祢秦虎视东周不敢吞者数百年自载籍
以来未有若周之长所谓固其存者也汉惩吴濞楚戊之
强而犯上尽封各国支庶以裂其壤至于 哀平
之际宗室
载属籍者十二万人莫不据士民之上有王公之势莽既
盗汉而光武兄弟呼于南阳此十二万人者近远向应故 (第 5b 页)
  两汉辨亡论(权德舆/)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

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徵厥初则
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
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辞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
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
祸胎故其荡覆之机篡夺之兆皆指导驯致之虽年祀
相远犹手授颐指之然也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
且出不越境书弑君之恶言伪而辩有两观之诛若当
春秋之时明禹广之罪作诫来世可胜纪乎向若西京

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 哀平
之坏东京登庸清
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
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亢则但取 (第 6a 页)
  深虑论(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
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
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

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
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
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
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
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
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
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
哀平
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第 1b 页)